
1955年,周恩来在全国政协的一次会议上特意说道:“有两个人我们是不能忘记的,一个是张学良将军,一个是张镇将军,他们都为人民,为我们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程潜
张学良将军我们都知道,他是东北军的领导人,并联合了西北军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逼蒋介石抗日,从而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因此周恩来对他的功劳铭记于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张镇将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他为何能得到周恩来如此高的评价呢?
张镇是湖南常德人,1899年出生,幼时在家乡一所私塾启蒙,熟读四书五经等典籍,1911年,张镇考入湖南省立中学,接受现代教育,1924年毕业时,对当时国内军阀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的局面非常失望,当此之时,黄埔军校开始招生,张镇萌生了从军之志,与左权、黄克诚、邹华、黄杰等湖南籍的进步同学一起前往黄埔军校驻湘秘密办事处报名。
数天后,张镇与二十多名有志青年结伴离开了家乡,踏上了南下的征程,在广州,张镇结识了很多热血青年并顺利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步兵科学员。
在校期间,张镇等学员被编为学生军参加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在惠州激战中,张镇两次立功,给兼任东征军总司令的蒋介石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由于这次作战表现出色,蒋介石对他印象很好,一年后,升他为黄埔学生连上尉连长,并参与培训基层干部,张镇干劲十足,在工作中非常勤奋,同时功课成绩也不落人后,遂被调任军校政治部科员。
当时的周恩来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年轻俊朗、儒雅非凡,平日里又十分亲和,是黄埔学生们的偶像,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但张镇对周恩来非常尊崇,周恩来也对张镇很是看重,两人还在1926年有过一次长谈。
两人的长谈地点是在黄埔校园西边临近珠江内堤上,周恩来先是询问了张镇的家世,又问到了他对国内局势的看法,张镇的看法也得到了周恩来的认同,对他更是欣赏,但当周恩来得知张镇已经加入康泽、贺衷寒等人为首的孙文主义研究会,并已经加入国民党后,周恩来神色很是凝重,轻轻地叹息,显得有些失望。
当时的黄埔军校内,国共两党师生关系对立,张镇虽然加入了国民党,但对于斗争并没有表现得很热衷,因此在学生中的影响并不大,反而表现平平。
张镇
1926年5月,黄埔军校选派了60名学生与干部远赴苏联莫斯科留学,主学军事,为广东革命政府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培养战略补给力量,在留学生中以中共党团员居多,但也有一部分国民党员在内,张镇也在其中。
对于留学苏联,当时的黄埔学生都非常希望去,张镇自然也不例外,但他并没有抱多大希望,结果反而出乎自己意料,因此他既高兴又感动,因为审批名单和表格必须要有周恩来的签名才行,张镇也知道肯定是周恩来帮助了自己,因此很是感激。
在苏联学习期间,张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军事上,1927年底,他从苏联学成归国后,被蒋介石委任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侍从副官,深受蒋介石器重与信任。
次年3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张镇跟随参加了陇海、武汉、徐州等战役,屡次立下战功,1929年,他被授予陆军上校军衔,这样的晋升速度在黄埔一期学生中也算是升迁很快的了。
1931年,国民党成立宪兵部队,次年张镇调任宪兵特务团担任团长,1934年晋升少将军衔。
当时谷正伦是宪兵司令,在他的领导下,宪兵部队成为国民党维护统治的政治工具,其办案效率也仅次于戴笠的军统,很受蒋介石重视,在抗战之前,宪兵部队配合军统、中统等捕杀了成千上万名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
虽然对内重拳出击,但谷正伦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亲日分子,1935年,王昆仑向谷正伦举报外交部亚洲司处长高宗武和日本驻南京外交官员有勾结,且有出卖情报的嫌疑,请求拘审高宗武,谷正伦接到举报后竟然没有第一时间抓捕,反而暗中通知了高宗武。
这件事公开后,让谷正伦受到了很多谴责,其中也有张镇,他的一腔热血还未冷,对于日本人的野心心知肚明,因此对谷正伦的做法很不认同,以至于两人矛盾很多。
谷正伦
自这之后,张镇对谷正伦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在宪兵司令部里拍桌与对方争吵,一度闹到了蒋介石的跟前。
蒋介石命令何应钦居中调解,但并没有什么作用,两人形同陌路,为了缓和矛盾,蒋介石在1936年6月将张镇调任陆军第八师副师长,率部调往豫陕边区追击红二十五军。
在豫陕边区,张镇带领部队与徐海东部数次激战互有胜负,此时日军咄咄逼人之势已表露无疑,张镇在与红军作战的过程中也渐渐明白过来,日军在华北步步紧逼,蒋介石却一直追着红军打,这样的举动太让人失望,因此他在后面的作战中消极应对,并没有逼迫太狠。
西安事变爆发后,张镇反而有些欣喜,因为他一心期盼的时局终于有了改观,在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逼迫下,蒋介石不得不答应抗日,张镇也迫切希望到抗日前线奋勇杀敌。
七七事变后,张镇带领的第八师移防上海外围,参加了淞沪会战,当时第八师在南翔一线布防,张镇带领全师官兵血战十个昼夜,始终没让日军前进一步,此时他们已疲惫不堪,上级下令第八师撤退休整,日军撤换防之机疯狂反扑,接防友军仓促之下有些抵挡不住,已经撤出阵地的张镇在向上级报告后,带着剩余官兵身先士卒杀上阵地,死死守住了南翔防线。
